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建設新時代江淮樂地兩個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工業主導,著力打造“四張名片”,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打下堅實基礎。
一、綜合
經濟保持穩定增長。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5.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5.65億元,比上年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4.67億元,比上年增長7.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83:42.29:45.88。一、二產比重分別較上年下降0.37個百分點和1.29個百分點,三產比重較上年提升1.6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67264元,比上年增長5.0%。
全面小康穩步推進。初步測算,2019年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得分預計達93.86分,比上年增加4.93分。到2019年末,對照江蘇省縣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六大類49個指標,全縣有38個指標達到或超過小康標準,比上年增加7個。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年末全縣就業人口49.9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13.86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口17.57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口18.95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62817人,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8%。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總體平穩。2019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84億元,增長5.2%。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雙增,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188.37萬畝,下降0.1%,其中水稻90.51萬畝,小麥80.21萬畝。糧食總產95.34萬噸,增長1.1%,其中水稻57.53萬噸,小麥31.27萬噸。全年蔬菜播種面積49.41萬畝,下降0.5%,產量142.53萬噸,下降0.7%。2019年生豬飼養量128.63萬頭,下降-39.8%,其中出欄102.79萬頭,下降25.2%。全年家禽飼養量2526萬,下降25.2%,其中家禽出欄1686萬只,下降18.3%。全年肉類總產量10.65萬噸,下降28.0%。水產品總產量7.99萬噸,增長2.5%。
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 ||
產品名稱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總產量(噸) | 953424 | 1.1 |
#夏收糧食 | 332611 | 0.2 |
秋收糧食 | 620813 | 1.7 |
油料總產量(噸) | 10910 | 0.8 |
#油菜籽 | 7194 | -2.2 |
蔬菜總產量 | 14253 | -0.7 |
水果總產量(噸) | 39560 | 3.0 |
生豬飼養量(萬頭) | 128.63 | -39.8 |
?。Ii出欄量 | 102.79 | -25.2 |
家禽飼養量(萬只) | 2526 | -18.1 |
?。<仪莩鰴诹?/p> | 1686 | -18.3 |
肉類總產量(噸) | 106460 | -28.0 |
水產品總產量(噸) | 79887 | 2.5 |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稻蝦綜合種養6.4萬畝、生態健康養殖3.2萬畝,打造萬畝連片特色基地8個。與北大荒米業集團合作共建1.36萬畝水稻基地,全省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暨稻田綜合種養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建成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級1個、省級3個。新溝春華秋實農業園創成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榜R家蕩大青蟹”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成立省農科院阜寧瓜蔞產業研究院。新增規模農業龍頭企業10家,創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個。連續3年榮獲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降幅較大。2019年受響水3·21事件的影響,全縣化工企業全面停產,對我縣工業生產影響較大。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88.50億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輕工業總產值95.24億元,下降21.9%;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0.37億元,下降13.2%;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41.10億元,下降12.5%;私營企業216.55億元,下降1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5%。全口徑開票銷售418.36億元,增長1.6%,入庫稅金15.70億元,增長2.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小麥粉 | 噸 | 73180 | -11.1 |
紗 | 噸 | 11004 | 27.5 |
服裝 | 萬件 | 343 | -8.5 |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 噸 | 12550 | 7.9 |
紙制品 | 噸 | 2598 | -81.2 |
合成氨(無水氨) | 噸 | 0 | -100 |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 噸 | 0 | -100 |
水泥 | 噸 | 396715 | 17.7 |
閥門 | 噸 | 4708 | -15.6 |
自來水生產量 | 萬立方米 | 3675 | 5.4 |
企業效益整體下滑。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7.94億元,比上年下降12.9%,利稅總額14.28億元,下降44.6%,其中利潤總額1.5億元,下降81.1%。企業虧損面17.3%,比上年末上升9.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4.4%、0.6%和0.6%。
建筑業穩定發展。2019年末,全縣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117家,其中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12家,二級資質企業65家。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418.9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32.41萬平方米,上漲3.5%,竣工產值296.94億元,下降13.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8.1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民間投資242.5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87.2%。完成項目投資247.83億元,增長8.1%。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38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39個;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5個;實施5億元以上項目12個。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第一產業投資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3%;第二產業投資203.53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投資71.90億元,增長0.2%。在工業投資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12.2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30.56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投資33.55億元。第三產業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8.12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7.5億元。2019年全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11.7%,比上年提升8.1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持續走低。2019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0.29億元,比上年下降18.5%。全縣有工作量的房地產企業32家,商品房施工面積為170.4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4%,竣工面積82.88萬平方米,下降35.3%。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79.98萬平方米,下降13.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5.56萬平方米,下降13.5%;全年商品房銷售額37.13億元,增長6.2%,其中住宅銷售額33.85億元,增長8.7%。
五、國內貿易和開放型經濟
消費市場運行穩步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34億元,比上年增長7.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34億元,增長8.0%;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0.00億元,增長7.1%。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0.06億元,增長10.2%;零售業零售額126.48億元,增長8.8%;住宿業營業額0.5億元,增長11.8%;餐飲業營業額8.3億元,下降5.8%。
對外貿易持續擴大。以日韓、歐美、港臺等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充分發揮縣友協、境外招商辦事處和委托招商機構作用,加大外資招商力度,精心組織第十九屆“5·18”經貿洽談會等境內外招商活動,設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5個招商服務中心。新上外資項目13個,其中,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個。引進大鶴蛋業項目實現農業利用外資歷史性突破。全年完成協議注冊外資18323萬美元,增長216.2%,注冊外資到賬3546萬美元,增長0.3%。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3910萬美元,增長15.1%;其中出口40718萬美元,增長30.1%,增幅列全市第二。期末實有外商投資企業80個,增幅為15.9%。
六、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
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完善。徐宿淮鹽高鐵建成通車,鹽阜快車路完成方案設計,阜寧段納入同步規劃同步設計,臨鹽高速項目路線方案通過省交通廳審查。阜寧港區淮河作業區納入市河內港口總體規劃,市旅游2號線開工建設。2019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2051.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0公里。全年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396.82噸,增長2.9%;水運貨運量2239萬噸,下降0.8%。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46公里、危橋112座。另有公共汽車運營車數268輛。
郵政電信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1%;完成郵政行業業務收入15397萬元,比上年增長5.5%;電信業務收入49686萬元,比上年增長3.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9098戶,比上年末減少6679戶;移動電話用戶719828戶,比上年末增加18012戶,其中3G以上用戶561893戶比上年末增加47451戶。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46261戶,新增22364戶。
旅游產業大力突破。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依托生態資源綠色文化、農旅融合的優勢,加快接軌上海,大力推廣二日游、三日游。2019年,共接待接國內游客226萬人次,同比增長10.8%,接待海外游客4482人次,同比增長5.0%,其中外國人1470人次,港、澳、臺同胞3012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5.91億元。2019年度全縣共有星級飯店3家,其中四星級1家。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8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70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1.68億元,增長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78.3%。
2019年全縣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預 算 科 目 | 2019年決算數 | 比上年增長(%) |
本年財政收入合計 | 836496 | 13.0 |
上劃中央財政收入 | 159444 | 11.2 |
增值稅 | 109465 | 13.4 |
消費稅 | 10595 | 26.8 |
企業所得稅 | 18624 | -15.3 |
個人所得稅 | 20760 | 25.7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277042 | 0.0 |
#稅收收入 | 216847 | 0.3 |
#增值稅 | 109465 | 13.4 |
企業所得稅 | 12416 | -15.3 |
個人所得稅 | 13840 | 25.7 |
資源稅 | 12 | 0.0 |
城市維護建設稅 | 13275 | 6.6 |
房產稅 | 15561 | 9.2 |
印花稅 | 3319 | 10.8 |
城鎮土地使用稅 | 10371 | -17.0 |
土地增值稅 | 11156 | -47.5 |
車船稅 | 2360 | 16.4 |
耕地占用稅 | 2273 | -84.3 |
契稅 | 22470 | 72.6 |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 400010 | 25.0 |
民生支出持續增加。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共計131.3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10億元,同比增長4.1%。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4.38億元,同上年相等;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42億元,同比增長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97億元,同比增長3.9%,交通運輸支出3.5億元,同比增長38.9%。
金融信貸規模擴大。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19.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327.76億元,比上年增長6.1%;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05.60億元,比上年增長9.6%。金融存貸余額比為58.8%,比上年下降0.4%。
保險業健康發展。2019年全年總保費收入11.75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壽險保費收入8.95億元,增長7.5%,財產險保費收入2.80億元,增長20.7%。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建成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研發中心16家。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在我縣建立技術轉移分中心。簽訂政產學研合作協議98個,引進創新創業人才76人,引進科技副總24人。2019年全縣專利新申請2326件,其中發明專利444件;專利新授權1488件,其中發明專利77件。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05家,比上年增長32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19%。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以振興教育為中心,全面落實教學行為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強化“教學六認真”常規量化考核。實驗初中上海路校區、實驗高中等6項工程投入使用,教育惠民四項工程深入實施,教室裝配空調3732臺,解決了4.2萬名學生在校就餐問題;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高中教育方面,普通高考本一進線762人,達線率23.5%,比2018年凈增5個百分點,其中400分以上12人;義務教育方面,小學基礎知識測試達標率不斷提升,提高近10個百分點;中考實現歷史性突破,中考及格率、優秀率上升明顯,較上年提高了8.27個百分點和8.94個百分點。2019年末全縣擁有普通中學35所,職業中學2所,小學66所,特殊學校1所,幼兒園99所?,F有專職教師9215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393人,普通小學專任教師數39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升學率均為100%,初中生升學率99.9%,高中畢業升學率86.9%,幼兒園入學率99.0%。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供給持續優化?,F代淮劇《十品半村官》榮獲省文華大獎和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陡穼幙h志(1986-2010)》正式付印。2019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9個,建筑面積共計28.14萬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43.5萬冊,電子閱覽室席位數250個,電子閱覽室終端數20個。全縣共有淮劇團1個,雜技團1個,全年演出424場次,觀眾達39萬人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五十個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積極實施“綠色阜寧”建設,縣人民醫院成為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病醫聯體成員單位,建立名醫工作室3個,益林鎮獲評國家級衛生鎮,創成省級示范村衛生室10個。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在全市率先實現全覆蓋,成立名醫工作室3個、省中醫傳承工作室1個。2019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8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6個。各類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474張,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549人,其中,執業和助理醫師2341人,注冊護士1454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競賽成績突破較大,參加市第八屆運會并取得109枚獎牌,其中金牌32枚、銀牌43枚、銅牌34枚,總分1618.5分,位列全市第6名,在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中獲金牌3枚,銀牌1枚。2019年全縣共有業余體校學生78人,等級運動員9人。共舉辦縣級運動會4次。學校學生體育達標率為100%,其中優秀率為40.8%。2019年末全縣共有室內游泳館1個,室外游泳館1個,乒乓球館3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
十、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和節能降耗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實施背街后巷、老舊小區環境專項整治,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2個,完成房屋征收2.1萬平方米。長春路東延、福州路改造等10項市政道路工程竣工。鋪設燃氣主管網6.5公里??h城黑臭水體治理深入推進,15條市河得到有效整治。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建成使用,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在全市率先修編完成新一輪鎮村布局規劃和集鎮發展規劃。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加快改善,“一鎮十村”建設成效顯著,累計拆除危舊房屋7169戶,新建新型農村社區18個、交付14個。集鎮環境整治及功能提升行動扎實開展,實施省級美麗鄉村示范工程9個,建成美麗宜居鄉村43個,完成農村改廁1.15萬座。陳良鎮新涂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建成日處理能力3萬噸城西生活污水處理廠,城鄉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污水管網162公里、污水提升泵站18座。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獲評全國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全省耕地保護先進縣和土地執法先進縣。金沙湖獲評省首批“生態樣板河湖”??h城新增綠地9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2.2%,徐宿淮鹽高鐵兩側建成景觀林1.6萬畝,新建和完善高標準農田林網5.4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18.7%。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42件問題通過市核查銷號,省環保督察交辦11件問題全部辦結。嚴格整治“散亂污”企業、建筑揚塵、渣土運輸、餐飲油煙污染,空氣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整治河道“兩違三亂”問題1677個,關閉拆除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33家,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III類水標準。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小幅下降。2019年全縣戶籍總戶數35.07萬戶,總人口111.61萬人,比上年減少0.6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0.10萬人。年末常住人口82.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8.5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為8185人,出生率7.33‰,全年死亡人口為7720人,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1‰。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9元,比上年增加2188元,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15936元、經營性收入5388元、轉移性收入4639元、財產性收入626元。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80元,比上年增加2406元,增長8.0%,其中工資性收入19428元、經營性收入4885元、轉移性收入7387元、財產性收入7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0元,比上年增加1748元,增長9.6%,其中工資性收入10442元、經營性收入6697元、轉移性收入2617元、財產性收入27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62:1。全縣恩格爾系數為32.9%,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達20.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8.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46.1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9年末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人數為94.43萬人,覆蓋率達99.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人數12.06萬人,覆蓋率達10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末參保人數82.37萬人,覆蓋率99.2%。年末全縣擁有為老年人與殘疾人提供服務的機構22個,有工作人員214人次,提供床位數4766張。另有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和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站各一所。2019年全縣大力促進就業增收,對低收入農戶、陪讀家長、返鄉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技能培訓,做好用工供需雙向對接服務,促進閑置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000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進全民參保,加強社?;鸸芾?。完成新城水廠一期土建主體工程和潮河取水口遷建工作,提升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加大對優撫對象的幫扶解困力度,營造擁軍優屬濃厚氛圍。精準抓好托底救助工作,開展“溫情救助”改革。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快日間照料中心和助餐點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
注:公報中部分指標為統計快報數,最終數據以《阜寧統計年鑒—2019》為準。
阜寧縣統計局